《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
《意见》明确,进一步发挥“高效办成一件事”牵引作用,推动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常态化实施,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加强部门协同和服务集成。
🔷在提升综合监管质效方面,《意见》提出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推动审批服务、监管执法和信用管理协同联动,深化预防提醒、合规指引等服务,探索智慧监管、无感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
《意见》提出,明确经营主体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点事项总体清单。在总体清单基础上,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原则分批发布年度重点事项清单。2027年底前,实现总体清单内重点事项全面落地实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二批重点事项清单》
各地区各部门在加快推进2025年度第一批12个重点事项落地见效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本次第二批9个重点事项清单实施,持续推动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新一批重点事项清单中,由人民银行和税务部门分别作为责任部门的“征信信息查询”及“纳税信用级别依授权查询”事项列入其中。
“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正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好办、易办”。这关乎政府治理效能的根本提升,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更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经路径。
常态化不是改革的终点,这是一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改革进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流程优化,更是治理理念与制度体系的结构性变革。要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将“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从阶段性攻坚任务真正转化为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常态化实践进程,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拓展,以点带面提升政府整体效能,显著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意见》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发挥“高效办成一件事”牵引作用,推动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常态化实施,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加强部门协同和服务集成,带动政府治理能力整体提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助力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加强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明确经营主体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点事项总体清单,发布年度重点事项清单,鼓励探索建立特色事项清单。二是推动重点事项常态化实施,优化重点事项业务流程,统筹线上办事系统建设,提升线下办事服务能力,加大政务数据共享力度,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注重用户体验和评价反馈。三是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领域,推进“一类事”服务集成化,提升综合监管质效,提高政务运行效能。四是强化组织实施,加强行业指导和跨部门协同,注重省级统筹和基层创新,完善制度和标准体系,做好业务指导和宣传引导。
《意见》指出,坚持集约高效、整体规划,加强资产调剂共享,避免低效闲置、铺张浪费,坚决防治和纠正政务服务中的“面子工程”。强化统筹规划,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持续完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强化有关业务系统集约整合和互联互通,提高安全防护能力水平。
《意见》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本行业本领域重点事项统筹协调,强化条块联动,实现涉及本行业本领域的“一件事”标准统一、业务协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统筹推进本地区“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明确部门分工,加强综合协调,强化跟踪督办和创新激励。注重发挥市县级政务服务管理部门直接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优势,创造性推动重点事项在基层一线落地见效。